交流園地
柴犬飼養問題、環境清潔管理、柴犬行為、柴犬醫療保健…等課程討論。
[醫療保健]科學人雜誌之文章:跳蚤與體蝨為媒介的立克次體疾病(原發表者:davidsu)
柴大機器人 於 2010-04-16 01:09:35 發布
0326
- 柴大機器人

- 正式學員
- 校譽 50
- 柴幣 10
- 積分 10
最近 科學人雜誌網 刊登的文章 『[size=10pt]跳蚤與體蝨為媒介的立克次體疾病』[/size] 原來立克次體(鼠疫)就是傷寒!!(讀書太不用功了!汗顏) 全文寫得非常好,值得閱讀(且有關於飼養部分) 請參閱科學人雜誌網站:http://sa.ylib.com/saeasylearn/saeasylearnshow.asp?FDocNo=1565&CL=87 另個人補充,科學人雜誌常常會刊登一些生活上的科學資訊你會發現科學不是那麼的枯燥無味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個人推薦收錄該網站有空可以去看看網站所發佈的文章 [font=新細明體][size=10pt]跳蚤與體蝨為媒介的立克次體疾病 不同立克次體疾病的傳染途徑不盡相同,有的是透過節肢動物叮咬感染傷口,有的是蚤或蝨糞污染傷口,或蝨糞隨灰塵進入呼吸道感染。 文/楊嘉慧 審稿/行政院衛生署暨國立台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蔡坤憲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教授 方啟泰 法定傳染病中,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等均屬於蟲媒性立克次體疾病,然而後兩者的感染方式與恙蟲病不同,感染人數也不像恙蟲病嚴重,恙蟲病近幾年感染人數在 300 例以上,地方性斑疹傷每年感染人數多在 100 例之內,流行性班疹傷寒國內目前仍無病例。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名蝨媒介性斑疹傷寒,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prowazekii)。它是以體蝨為媒介。 地方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地方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Rickettsia typhi,舊名為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mooseri)。當病媒鼠蚤從宿主身上吸進帶有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的血液時,立克次體可在鼠蚤腸道內的腸壁上皮細胞繁殖,蚤糞再由搔癢抓痕的傷口侵入人體,也可能隨灰塵進入呼吸道感染。 地方性斑疹傷寒主要的感染地區在台灣西部,其中以高雄縣、市及屏東縣較為嚴重,而東部及離島地區確定病例相對較少。由於鼠蚤主要寄生在家鼠身上,要避免感染此病,最好的方法是注重家庭環境衛生,一旦發現家中有跳蚤,可立即在老鼠出沒的地方噴灑除蚤藥,防止跳蚤上身,並阻絕鼠類的取食和進駐。 當心貓蚤傳播的貓蚤立克次體病 到野外活動容易感染恙蟲病,接近有跳蚤寄生的流浪貓、犬也可能感染貓蚤立克次體病。該病為斑點熱的一種,是 1990 年代前後,首次於動物身上發現,且直到最近 5~6 年,才曉得人類會感染貓蚤立克次體致病。之所以這麼晚才確定人類會感染此病,是因為貓蚤立克次體病的病徵輕微,不需服藥即可靠自身免疫系統痊癒,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台灣也在 2008 年被衛生署疾管局證實第一例國人感染貓蚤立克次體的案例,為亞洲第一例被文獻紀錄的案例,同時也是全球第九篇人類個案的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暨國立台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蔡坤憲表示,貓蚤立克次體主要寄生在貓犬身上的貓蚤及狗蚤,透過牠們叮咬感染給人類。目前已經證實貓蚤、狗蚤的腸道、卵巢和唾液腺均會感染貓蚤立克次體。台灣貓犬身上的跳蚤主要是貓蚤,狗蚤極為罕見,因為狗蚤主要是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的犬隻身上。此外,雖然犬貓的爪子常有蚤糞的黏附,飼主被抓傷後是否藉由污染傷口的途徑而感染該病,則需進一步研究。 根據蔡坤憲和台灣大學昆蟲系合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台北市的流浪犬貓身上的貓蚤感染貓蚤感染立克次體的比例高達 22%,也就是每五隻貓蚤就有一隻貓蚤攜帶有貓蚤立克次體。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貓蚤立克次體病有大流行的跡象,然而貓蚤的騷擾和疾病傳播對公共衛生影響日益嚴重,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立克次體疾病的診療 除了少數立克次體疾病,如貓蚤立克次體病的臨床病症較輕微,人類在感染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等立克次體疾病後,經 1~2 週潛伏期即會發病,若不加以治療可能會致死,台灣近年來已有多起死亡個案,而且不乏 30 多歲的青壯年族群。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教授方啟泰表示,目前包括恙蟲病在內的所有立克次體疾病均無預防疫苗,常用的青黴素或頭孢子類抗生素對立克次體亦無療效,治療首選藥物為四環素、其次為氯黴素等特殊抗生素。不過四環素、氯黴素均有副作用。 方啟泰強調,四環素和氯黴素對孕婦及胎兒均會造成不良影響,孕婦外出時,應盡可能避免在草叢周圍活動或接近流浪貓犬。 [/size][/font]
|